中职会计专业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者:教务处 发表日期:2013年06月08日
滚球十大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摘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不仅需要强调就业能力的培养,而且需要强调考证与竞赛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考证的通过率,提高技能竞赛的水平。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构建基于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必要性,更有其紧迫性。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构建的必要性以及构建途径。
关键词:会计专业、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不仅需要强调就业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而且需要强调考证与竞赛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考证的通过率,提高技能竞赛的水平。《职业教育法》第8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进一步推进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广泛开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活动,使技能竞赛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构建基于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必要性,更有其紧迫性。
一、构建基于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三位是指考证、竞赛、就业,其中考证是指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竞赛是指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职业院校(或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就业是指得到职业,走向工作岗位。一体是指同时适应考证、竞赛、就业三方面的需求。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指构建能同时适应考证、竞赛、就业三个方面的需求,实现以就业为根本、以考证为基础、以竞赛为推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基于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将有利于提升会计专业建设水平。“考证、竞赛、就业”已成会计专业教学的常态,应成为中职学校目前乃至未来较长时期会计专业建设的指导。构建能同时适应考证、竞赛、就业三方面需求,实现以就业为根本、以考证为基础、以竞赛为推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有效地提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建设水平。
2.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考证、竞赛、就业三个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突出实践、突出技能。以考证、竞赛、就业为基础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努力加大贴近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训练,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
3.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考证主要包括有会计专业课程技能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其中会计专业课程技能证书与会计电算化证书的考证通过率都属较高的,多数能达到80%左右,甚至达到90%以上;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就相对较低,各地平均考试通过率不足4成。因此在中职学校强调考证教学是相当迫切的,也非常有必要。
4.将有利于提高会计技能大赛应对能力,提高参赛水平。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检验的催化剂。探索适应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模式,改进并修正现有的会计实务竞赛辅导,努力提升学生对会计技能大赛的适应能力与应对能力,提高参赛水平。
5.将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都是比较高的,多数学校都可达到98%以上,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所适应的岗位非常多。然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高,据统计首次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在20%左右。构建基于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考证通过率与竞赛水平,将为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奠定基础。
三、构建基于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1.科学规划基于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基于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学生在校时能取得双证书(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能顺利实现专业对口岗位的就业,能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水平。此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与否,有赖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性。
依据现有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升高职与就业的需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会计专业课程技能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相应地会计专业应开设“基础会计(或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参照现有国家、省市中职学校会计技能竞赛大纲,会计技能竞赛的项目包括有点钞、翻打传票、手工记账与电算化记账等,相应地会计专业应开设“会计基本技能(点钞、翻打传票等)”、“会计电算化”、“企业财务会计”、“会计模拟实习(手工记账)”、“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手工记账与电算化记账)”等课程;依据现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对口就业岗位的需求,会计专业应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岗位技能的实训,相应地会计专业应强调“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模拟实习”、“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收银实训”等。
综合考证、竞赛、就业三方面的需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应开设“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模拟实习”、“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收银实务”等专业课程,形成基于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2.合理选择适合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或实训教材。
教材是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的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现有的会计专业教材的品种可谓是非常多,可选余地非常大。然而,要选一本合适的会计专业教材还是非常难的。
相对而言,会计考证类型的教材好选一点,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一般选用的是《会计基础》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辅导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而选择一本合适的面向竞赛与就业的教材就没那么容易,如近几年广东省中职学校会计技能大赛的辅导教材指定为《初级会计实务》(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然而若选用该教材作为辅导教材,根本就无法达到辅导目的,原因很简单,会计技能大赛是会计核算技能方面的竞赛,是依据原始凭证进行记账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等会计核算的竞赛,而该教材属于传统的纯文字教材(即依据文字例题编写会计分录),根本没涉及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会计技能竞赛方面的项目。
为弥补目前面向岗位技能实训与竞赛方面教材的不足,中职学校(或多所中职学校联合)应成立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委员会,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调研会计技能竞赛、会计岗位技能的需求,依据针对性、适用性与实践性等专业教材的要求,规划设计面向竞赛与实训的教材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编写出针对性、实践性、适用性强的能满足技能大赛与就业需求的教材或校本教材。
3.重视培养适应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的基础与主力,拥有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随着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采用以下途径:第一,鼓励教师开展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研究,尤其是开展校本实训教材的编写。教师参与实训教学的研究,既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又能极大地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第二,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第三,建立教师定期校外实习的制度,鼓励并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与顶岗实习,让他们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业务与实践活动;第四,聘请企业单位的会计师、财务总监等高级会计人员来校进行讲座与业务指导,聘请一定数量的理论知识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承担一部分会计模拟实习课程的教学任务。
4.加强建设基于考证、竞赛、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会计专业实训室。
会计专业实训设施设备,是会计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的保障。受会计行业自身特点的限制,校外实习实训一直以来都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有效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中职学校必须加强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充实会计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以充分满足会计专业学生考证、竞赛、就业三方面的需求。
一般来说,中职学校应建设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配置有足够的点钞券、点钞用扎条以及翻打传票机等)、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安装有用友、金蝶等常用财务软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设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室,通过模拟沙盘的实训,学生可以分角色在一种情景模拟的环境中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亲身的实践和演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和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